無粘結預應力束的張拉與有粘結預應力鋼絲束的張拉相似。中港華都的張拉程序一般采用0-103%,然后進行錨固。由于無粘結預應力束為曲線配筋,固應采用兩端同時張拉。成束無粘結筋正式張拉前,宜先用千斤頂往復抽動幾次,以降低張拉摩擦損失。實驗表明,進行三次張拉時,第三次的摩阻損失值可比一次降低16.8~49.1%。
在張拉過程中,當有個別鋼絲發生滑脫或斷裂時,可相應降低張拉力,但滑脫或斷裂的根數,不應超過結構同一截面鋼絲總根數的2%。
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先澆混凝土,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5%以上,再張拉鋼筋(鋼筋束),其主要張拉程序為:埋管制孔→澆混凝土→抽管→養護穿筋張拉→錨固→灌漿(防止鋼筋生銹),其傳力途徑是依靠錨具阻止鋼筋的彈性回彈,使截面混凝土獲得預壓應力,這種做法使鋼筋與混凝土結為整體,稱為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,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由于粘結力(阻力)的作用使得預應力鋼筋拉應力降低,導致混凝土壓應力降低,所以應設法減少這種粘結。這種方法設備簡單,不需要張拉臺座,生產靈活,適用于大型構件的現場施。
無粘結預應力構件中,預應力筋的張拉力主要是靠錨具傳遞給混凝土的。因此,無粘結預應力筋的錨具不僅受力比有牯結預應力筋的錨具大,而且承受的是重復荷載。無粘結預應力筋的錨具性能應符合工類錨具的規定。
預應力筋為高強度鋼絲時,主要是采用鐓頭錨具;預應力筋為鋼絞線時,可采用XM型錨具和QM型錨具。XM型和QM型錨具可夾持多根直徑15或12鋼絞線,或平行鋼絲束,以適應不同的結構要求。